清猴形灯台,石质,通高34.2厘米,方形底座,猴形器身,碗形器顶。灯台的主体是一只猴双腿跪于正方体底座上,双手上举灯盏至头顶。猴双目圆睁,显得炯炯有神。尖尖的嘴巴闭合,鼻孔微张。腹部简洁流畅的刻划纹,将一只母猴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,圆圆的肚子似乎在孕育着新的生命,形态生动活泼。

猴形灯台,通常用于照明或装饰,材质坚硬,适合长期保存。所谓“猴灯”,反过来说就是“灯猴”,正好与“登侯”谐音,有着封侯拜相的寓意,猴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被视为聪明、机智的象征。

这件猴形灯台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猴子的喜爱,也体现了清代工匠对细节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观察,具有较高历史、艺术和科学价值。